招商吸引力:南看政策,北看环境?

  • 管理员 通过 管理员
  • 10 月前

先看一位企业自述:

作为东北的餐饮老炮儿,首次来南方创业,准备开一家东北菜。

由于天然气管道没铺到店内,暂时没法使用。在这种情况下,只能选择煤气罐加工食品。

当找到本地工作人员,10分钟打电话协同,给予解决方案:

目前,天然气、动力电都不能解决问题,这是政府的责任,不能影响店铺经营。

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特批使用煤气罐。等条件成熟了,政府出资更换设备、线路。

面对诉求,雷厉风行;寥寥数语,直截了当,这是有为政府说实话、办实事的南方典范。

有人说,选择南方的企业,注重当地产业政策;选择北方的企业,注重当地营商环境。

总结一下,就是八个字“南看政策,北看环境”。但是,我并不这样认为。

01

北方投资环境被看到

山东,新开通了一个全国瞩目的电话。

11月21日,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正式宣布开通企业家直通省长公开号码:96178。

注意看,这4个字:直通省长。难道北方政府,不懂企业家?

意味着企业有事,可以直接找省长。

山东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,给民营企业家撑腰。通稿讲了,省里安排了专人,实行24小时值守接听。

96178随时恭候,随时准备着为企业家服务。这说明,民营企业家对上的沟通渠道拓宽了。

请注意,山东省委书记、省长,他们的工作经历有一个共同点:都是从国企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。

他们大学一毕业,就进了企业,在国企一干就是二十多年。两位都是从国企基层起步,都经历了多岗位的历练。

所以,他们是懂市场的,是懂民营企业家的困惑与需求的。

开设企业家直通省长号码,只是其中一招。

比如,进一步精简会议。一般不安排以省政府名义召开全省性会议。简化会议议程,严格把控会议时间,会议一般不超过90分钟。

创造更优的营商环境,真正把时间,都用在发展经济上。

02

南看政策投资门槛高

南看政策的重要原因是,南方城市的政策相对透明。

长三角、珠三角的城市,除了国家政策的倾斜,他们更善于挖透政策、探索开拓与行政创新。

常见的亩均效益、工业上楼、标准地等政策,招商引资与土地集约的创新做法,基本都出自南方政府之手。

但是,招商政策对应的投资门槛也比较高。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南方热门城市入驻,一部分企业也会“被劝退”。

当然了,真正留在长三角、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企业,一般也不会被挖走。主要原因无非这几个:市场订单、上下游协同、用工招聘等。

这也是为什么要素是自由流动,北方政府难以挖动发达地区的好企业的原因。

一家企业存在,终极目标和意义是什么呢?

如果说赚钱是企业发展的唯一意义,那么招商引是不是就该把有关企业赚钱的逻辑摆在首位?

虽然南方投资门槛高,但是他们把地区投资优势和目标企业关联性绑定起来。

对于地方而言,工作是“招商引资”,对于项目企业而言,工作是“投资获利”。在谈判过程中,地方是被动的,项目企业是主动的。

由于地方往往缺乏“包含唯一性”的竞争优势,而企业则有更多的选择。

不落地在这里,企业可以落地在那里,企业所考虑的,并不是地区所提供的服务都包含哪些,而是这些服务是否能够保证投资落地之后可以获利。

所以说,并不是南方单靠招商政策,就能吸引到企业前去投资。

03

南北工业差异化发展

地方招商引资工作,更像是一种基于“买卖”的行为——地方有什么,无论是自然资源、人文环境,还是产业配套、政策扶持,每一个都摆出来了。

对于投资方来说,“投资”或许是“刚需”,但是投资到哪个项目、哪个地区,显然选择的范围是比较大。

当南方城市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、信息技术产业、芯片制造业以及其它高新技术产业的时候,北方城市如果也做同样的事情,那么竞争力怎么可能体现出来呢?

再进一步说,看待中国发展格局,不是简单地把南北GDP做对比,也不是单纯的在沿海与内地之间找差别。

从国内角度看:广东和江浙地区,都依靠工业的发展壮大带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。

那么问题来了: 北方工业看似很发达,为什么却被南方地区拉开了差距呢?

那是北方的工业,大多布局在工业结构的上游。

工业分为上游和下游,上游工业,负责提供原材料;下游工业,负责生产制品并投入市场。

北方的上游工业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持续提高,下游工业产品产量占比持续降低。

北方工业大多往结构上游布局,供给南方地区的下游产业再加工;而南方大多往下游产业布局,供给“中国制造”的外贸需求。

无论南方还是北方,产业最初定位和规划极为重要,这也是后期地方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招商引资的利器。招商引资走差异化路线,打造不一样的产业集群,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、带动行业发展。

比较清单

比较